大学报到,是一场特殊的成人仪式

表妹考上了西北一所大学,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谁送她去大学报到,合计来合计去,同行的大人有七八个,姨妈和姨父作为父母肯定全程陪同,再就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姨妈。问表妹的意见,人家把头一仰:“我不用你们送,我要像表姐一样自己去上大学。”

我哑然失笑,没想到自己当年的无奈之举成了表妹今天学习的榜样。我考上大学那年,正是家里的多事之秋,父亲开了一家宾馆,正赶上住宿旺季,离不开人,母亲是个家庭妇女,从没出过远门。

读大学的城市离家有一千多里地,需要转乘两次汽车、一趟火车,才能抵达目的地。父亲没有时间送我,母亲压根送不了我,我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安慰母亲:“我一个人去学校报到,你们不用担心。”不管我怎么劝说,母亲还是不放心,想起来就唠叨我:“走丢了怎么办?要不咱不上了,还花那么多钱。”我笑笑,没有理会母亲的担忧。父亲说:“锻炼锻炼也好,迈出去这一步,以后就容易了!”父亲的话坚定了我独自去学校报到的决心。

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心里清楚,光一年的学费就够父母头疼的了,我坐火车凭学生证还能买半价票,父母坐火车就得买全票,我没出过远门,父母又何尝出过远门呢?

我出门那天,早晨天蒙蒙亮,我就坐上了去市里的长途客车,到市长途汽车站后,我转乘去省城的长途客车,到省城后又辗转去往火车站,三公里的路,我问了好几个人,才摸索到火车站。我对省城的路况不熟,不舍得打出租车,不知道坐几路公交车,不知道实际距离有多远,所以走了不少的冤枉路。好在省城通中原的火车是傍晚发车,有足够的时间任我在路上耽误。

省城火车站广场很乱,随处可见小商小贩出门招揽生意,拉你去吃饭去住宿,我吓得拎着行李躲得他们远远的。直到排队买上火车票,坐到候车室里候车,我才稍微松一口气。说实话,我从小到大去得最远的距离也不过县城,连火车的样子都只在书本里见过,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第一次乘坐火车,我心里说不出的忐忑。

火车的硬座车厢里拥挤嘈杂,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临行前,母亲嘱咐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邻座的旅客和我搭讪,我客气地笑笑,并不多话。夜里,旁边的旅客都趴在桌子上睡觉,我也不敢休息,担心我的行李,担心身上带的学费,害怕遇到小偷,连上厕所都是快去快回。

火车抵达中原的时候是早晨,我顺利地找到了学校的新生接待站,坐上了通往学校的班车。到了学校,我又是两眼一抹黑,教学楼在哪儿,宿舍楼在哪儿,银行在哪儿,啥都不清楚,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我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边走边问,看着身旁走过的同学都有父母陪伴,帮忙拎行李,左叮咛右嘱咐,我心里酸溜溜的。

人流如梭的校园里,我一个人报到,一个人找宿舍,一个人领生活用品……颇有些悲壮的感觉。等到一切安顿好,已经是下午四点,我这才想起自己已经两天都没好好吃顿饭。

有了第一次出行的经历,接下来就轻车熟路了。我的大学四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从省城坐始发车还好点,好歹有个座位,从地区坐半路车,经常在候车室待半宿,上了火车还经常站十几个小时。

对孩子来说,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独立报到是一场成人仪式。对父母来说,孩子去外地读大学,是一场父母与子女的小别离。做父母的不应该越俎代庖,前呼后拥,大事小事都为孩子代劳,“抱着”孩子送入大学。“小别离”来了,学会放手,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鼓励孩子独自去上大学或者结伴去上大学,何乐而不为!


徐俊霞
2018-08-30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298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