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护士的“18岁成人礼”

你还记得自己的18岁吗?有好多人在这一年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走进了大学或社会的大门。而我在18岁时走出了中专护校的校门,走进了这所由毛主席亲笔题字的百年老院。2002年到2020年,转眼又一个18年过去了,我不禁感慨:在北京医院的护士岗位上,自己竟也完成了一段从婴儿般懵懂到成年的成长历程。

一、懵懂期

18年前,我和同班同学手拉手走进北京医院的大门,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未知的小胆怯。虽然在医学院校学习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进入临床,站在病房里的那一刻还是很迷茫的。在我想象中,护士的工作是打针、发药,轻松、简单。其实不然。每天要扫床、换床单、满满一治疗车的输液、做各种治疗、回答病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夜班时依旧在病房穿梭忙碌,种种的繁杂会让一个新人有些措手不及、心理落差使人难免沮丧。

2002年底到2003年初,全国爆发了非典型性肺炎,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恐慌中,每天看着病例飙升的数字,对于一个初到医院的菜鸟来说,难免有些惧怕。听说有些科室因为出现疑似病例被隔离了,听说有一批老师要到小汤山的“非典”一线去参加工作了,听说自己科里一起工作的医生也投入进了这场战疫……记得曾经看过一张去小汤山的老师们的合影,她们剪去了一头长发,每个人都像是无畏的战士,笑得勇敢而灿烂。特殊的事件往往会加快一个人成长的步伐,我第一次真切地领悟到作为一个医者肩上那份对生命的嘱托与职责。我为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而倍感自豪。

二、领悟期

如果说产科是一个距离生命最近的地方,那么肿瘤科也是。但区别在于它们位于生命的两端:一边是新生的希望,一边是与死神抗争的盘桓。拼凑我十多年的工作、六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是数不尽的汗水、不眠之夜和生死之间。

肿瘤科的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好多病人对我说:“我们得是绝症,到头来人财两空。”当完全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后,我常常在想:每天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怎样走进病人的心里?做什么能够将一缕阳光照进他们愁云惨淡的内心?相熟的病人离去的那一刻,我可以坚强地面对吗?

记得科里有个十来岁小病人,经过几程化疗后回家休养。后来病情反复再次住院,这个独生子可谓是全家的希望,但命运之神并没有给他太多眷顾。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科里的护士姐妹轮流给他上特护。在完成各种治疗的同时我们每天也会跟他说说话,他有意识时,虽然不能起身,但躺着仍会用笔写一些简单的字,这些字有的歪歪斜斜、有的簇在一起很难辨认,大家就聚在一起努力猜,尽量满足他的需求;盛夏季节,每个班的护士会给他擦身、翻身,给他进行二便的卫生处置。精心的护理让这个小病人用呼吸机维持了一个多月的生命。我始终记得他走的那天,整个病房的楼道都能听到他妈妈绝望的哭声,他家乡的习俗要穿上一身新衣走,科里的医生先安慰了病人的父母,后走进病房与我们一起给病人穿衣。由于病人水肿得厉害,换衣服可谓一个巨大的工程,医生帮我们把病人拉起用自己的后背顶住病人的背,以一个背靠背的姿势支撑住病人的整个上身。这幅画面永远停留在了我心里——一个医者的后背承担着一个生命的重量,给生命以尊重和信念,给逝者以尊严,就是一个医者的职责。

三、成人礼

2020年是我工作的第18年,我也是好多人眼里的老护士了。这一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投身这场战疫我义不容辞。和18年前一样,我和一起入职的同学手拉着手踏上了支援武汉的飞机,好似完成了一个轮回。在武汉的六十天,我们穿着防护服在隔离病房为新冠病人打针输液、也为他们完成各项生活护理、开解内心的焦灼,也为他们输送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把凯旋归来的那天当做了自己“护士人生”的庄严成人礼!

有人问我当护士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得到了一个有爱的集体,因为这份工作,我们从四面八方相聚,很多老师从是我从18岁上班一路看着我成长起来的,我们相互见证着岁月的流逝,一次次通力协作、鼎力相助、守护生命,建立起了难以割舍的情谊。至于第二个收获,是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北京医院是一个只要努力付出就能让你获得职业价值的平台。今天的我可以自信地对任何人亮出自己的职业:我是一个护士,资深、专业。

我的微信签名是:走在寻找自己的路上——在北京医院的18年来感受无数前辈的言传身教,让我在这条路上逐渐看清了自己的模样,它依然在不断变化,向着更美、更好的方向。


郭晓然
2020-09-25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298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