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报道]一个人和一种仪式
“青春,18岁的青春,正悄然无息地走近你,你可曾听见她的脚步?在你步入18岁青春的一瞬,你是否想到,青春永远只是一次?”1990年4月29日,一个“18周岁青年生日”的活动在嘉定黄渡乡隆重举行,活动主办者乡团委书记陆惠明激情洋溢地写下了这段誓词。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这次集体生日蜡烛的一星之火,从上海开始,竟燎原成中华大地蓬勃的青春之火,成人仪式后来在全国乡镇以上团组织被广泛接受。
据统计,近5年来全国参加18岁成人仪式的中学生已高达500万人次,提供了约4亿小时的志愿者服务。上海还形成了庄重的礼仪规范,如宣誓人面向国旗,头戴统一成人帽,由团市委领导领呼誓言等;仪式还包括党的祝愿,社会知名人士的致词。成人仪式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年形成成人意识、法制意识和公民意识方面受到社会各界的首肯。
一个基层团委书记竟然首倡影响全国的“大品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深入青年,了解青年,认真调查研究,基层团干部和团组织照样大有作为。
“有诸内,必形诸外”。仪式只是精神的一种物化。陆惠明认为,成人仪式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有文化现象;她使政府、社会对成年学生有一个寄托期望和进行勉励的正式载体形式;使成年学生和政府、社会对青年人应具备的公民意识、宪法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方面,有了一个协调和统一的衡量尺度。
针对社会上偏重形式和追求豪华的倾向,他在中青报撰写论著《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精神桥梁》,指出成人仪式是一个开放性结构,必须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呼吁团组织应对成人仪式负有组织引导责任,应快速拉动成人仪式进入立法程序。
成人仪式的发展与完善,还须形成全社会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关注合力。陆惠明在团市委关心下,自筹资金,开通创立了www.18year.net.cn,借助这一网络向广大青少年朋友提供一种安全、健康、向上、便利的数字文化。18岁网多次举办公益活动。他还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赶写了自传体著作《永远的十八岁》,主编了厚厚的两大本的《十八岁——走向成熟》和《成人纪事》选集,以期引起全社会对18岁成人仪式的重视。
人作为生命有机体的特性就决定了人只能是学而知之,不可能是生而知之。14年前的一次偶发灵感,让陆惠明注定一生需要关注18岁成人仪式。他离开团的岗位已逾10年,他说再过20年,蓦然回首渐成老者时,他或许也会讲一句:“青春无悔”——那是大哭后的皈依,是对生命的高扬。但愿18岁的青春永驻他年轻而蓬勃的人生体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