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届高三18岁成人礼上的讲话

十八岁网站日期:2019-04-22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公元2019年4月18日。今天,万物并作,春暖花开。我们择此佳日,举行合肥皖智中学首届高三学子18岁成人礼仪式,我谨代表合肥皖智中学党支部、全体教职员工对各位家长的积极参与表示热烈欢迎!

含辛茹苦十八载,最是一年春好处。家长朋友们,此时此刻,面对你们已经成人的儿女,你们是开心的,幸福的,祝贺你们,祝福你们!

同学们,在人生最关键的阶段,你们选择了皖智中学;在人生最美妙的时期,你们将赴考场,接受成人的第一次重大考验,从此之后你们将真正开始成人的生活,人生的考试或许才将是真正意义的开启。作为你们的师长、校长,我想送你们6个字,希望你们在人生的考场上一帆风顺。这6个字就是:立志,去傲,存无。

第一是“立志”。立志话题从小到大再熟悉不过了,但可能大部分是父母替我们立的,或者即使是自己立的,由于认识的局限而对立志的内容缺乏理性的分析。孔子说:“十五志于学。”孔子是我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那个时代,十五岁以前大多由村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长老在农闲时对孩子们进行初等教育,到了十五岁即行束脩之礼。根据资质等综合条件,束脩成人后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人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当于今天上大学。也就是说,束脩成人之后,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才真正开始确定人生的志向。所以孔子说:“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作为教师,在今天理解为大学老师更为妥当。所以说,年龄和素养是立志的两个必要条件。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18岁成人仪式,古代叫作行冠礼、笄礼,或者行束脩之礼,今天之后,立志才更具现实意义。那么,立什么志、怎样立志呢?过去读书人一般按照“立德、立功、立言”或者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目标和顺序,我们当然也可以这样立大志,但分工精细的现代社会,需要更为多元的方向和目标。我们每个教室都有个标牌,上面写着: 我到皖智干什么?我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的怎么样?就是想通过每天的反思追问这种方式,来激发同学们为实现人生志向而不断努力。今天,举行成人礼仪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把这种关于人生志向的追问引向更深的层次。那么,此刻,明天,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在内心深处反复追问这样三个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是“去傲”。“谦受益,满招损。”人生的失败,多是从骄傲开始,无论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还是处于逆境中的奋斗者。 《曾国藩家训》说:“最败人生之二字,非傲即惰。”曾国藩谆谆告诫他的孩子们,骄傲和懒惰是最易导致人生失败的。老子也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三自”就是骄傲的三个方面。西方过去有一种观念,认为人要避免七大死罪,意思是说要避免七种罪过。后来拍成电影,名字就叫《七宗罪》,电影里有一个人,他根据七大死罪谋杀了七个人。这七大死罪里面,第一个就是骄傲,后面依次是嫉妒、愤怒、懒惰、贪吃、好色、贪财。后面三样是食色财,人沉迷在物质欲望里,整天吃喝玩乐不值得欣赏。前四样属于精神层面,要成为精神人格健全的人,必须戒除或减少骄傲、嫉妒、愤怒和懒惰,去除骄气和戾气,涵养书卷气和人文气。

第三是“存无”。“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道德经》非常重要的一章,车轮、陶器、房屋的空间就是“无”,这个“无”正是这些工具的实用之处。老子通过这个形象的譬喻,说明无的重要性。“有无相生。”这个哲学命题对于已经18 岁的同学们,并不难理解。我们可以从“否定之否定”来理解这个螺旋式上升的人生前进性和曲折性,可以从激励人们勇于探秘宇宙这个巨大虚空世界的科学精神来理解,也可以理解为以“无我”成就“他我”。同学们,18岁之后,我们不仅要研读有字之书,更要深读人生这本厚厚的“无字之书”。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人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实践作为最大的一本书来读,而把书本当作注解。”

亲爱的同学们,立志、去傲、存无,实际上就是目标、行动和认知,这是成就理想人生三个方面。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所谓‘成长’,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我对你们坚信不疑。

同学们,“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高考悄然而至,愿你们高考得志,人生得意。谢谢。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298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