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北京49979名高三学生重返校园
每个人都戴着口罩,打照面儿,眉眼含笑,彼此细看,隔空伸出双臂,“紧紧”拥抱……今晨,如此温馨的一幕在254所学校门口上演,徐徐春风里,阔别三个月有余的49979名高三学生重返校园,见同学、见老师,心潮澎湃,举止克制。
开学第一课,各校各有特色,仪式感、防疫知识和致敬逆行者,成为“关键词”。北京市教委表示,开学后将保持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适应“新高考”选科备考,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开学第一天开启成人诗篇
开学第一天,广渠门中学举行了高三年级成人礼,希望学生们以特别的“开学第一课”书写特殊时期的成人诗篇。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莘莘学子逐梦启航。庄严的升旗仪式后,伴着悦耳的音乐,各班精心制作的成长回忆录——《青春纪念册》拉开成人礼的序幕,学生代表唱响青春之歌, 驻足回首十八载的青春岁月。
“到了18岁,我才明白到底什么是人间大爱,我看到爸爸执勤的背影,看到医护人员脸上的压痕,看到司机师傅手上生出的冻疮,直到我自己也身处这场战役之中,我理解了。大概就是即使我不认识你,你更不是我的亲人,我却依然想拼尽全力保护你……”在成人礼的特别环节,3位学生代表从身边的故事出发,分享了在疫情期间的深刻认识与思考,发出有关生命与成长的“青年之声”。
在各班的成人礼现场,班主任老师一一为同学们庄重佩戴上精心制作的成人章,学生们认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面对国旗许下庄严承诺:“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与人民,履行公民权利,承担社会义务。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生。”铿锵有力的誓言中,这场特殊的十八岁成人礼圆满结束。他们将怀着赤子之心,润德于身,裕民报国。
“抗疫院士”主讲第一课
一零一中将“在校一日指导”嵌入了“开学邀请函”。口罩随时戴,体温测两次,双手及时洗,校园不聚集,排队隔一米,就餐按号坐,常到户外走,出入有间隔,中途不离校,住宿守规则……琅琅上口的指导配上生动的漫画,方便学生阅读记忆。
开学第一课从校门口就已经开始了,高三年级班主任一字排开,热情地向每一位返校学生挥手,嘱咐学生们“只微笑,不拥抱”。由于新换了教室,一位行政老师站在教学楼一层为学生指路,不时温柔地叮嘱:“注意保持距离啊,孩子们。”
每间教室入口处,都贴着一封信,细致讲解了校园里的防疫要求,信的末尾写着“做好防控 一切主动 遇事不慌 全校来帮”。
“我用‘朱草嘉禾’比喻在座的同学,希望你们都可以成为有理想有价值的人物。”礼堂里,中科院院士仝小林当主讲人,和学生们讲述校园防疫细节和重点。按照避免人流聚集的防疫要求,高三年级学生分散在报告厅、各班教室,非毕业年级云端聆听。演讲结束后,仝小林和师生们在学校第一教学楼东侧空地植下6棵抗疫纪念树。
“我们的开学第一课分了三个阶段,但防疫知识贯穿始终。”北师大附中老师介绍,学生回到学校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生活行为规范、心理适应、个人防护教育等都将纳入学习范围。同时,学生们还要进行应急演练。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校长曹鹤洋在“第一课”上说:“疫情仍未结束,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丝毫不能懈怠。我们复学后仍然要聚焦疫情防控这一重点,咬紧牙关不放松。”北京九中、北京市京源学校、首师大附属苹果园中学,也都为同学们准备好了“开学第一课”,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学生返校后应该如何防护、应该掌握哪些健康防护技能等。门头沟区教委还贴心地为每一名困难学生准备了一份“爱心包”,里面装满老师的祝福和50只口罩。
开学第一课向逆行者致敬
“疫情下,在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人群中,却藏着许多闪亮的灵魂。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今天上午,宏志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上,“普通人”成了主角,政治课教师吴秀君带领学生们向疫情中那些“逆行者们”致敬:为医疗队送菜的农民、24小时为一线医护送餐的小店老板……普通人成了疫情中的无数亮光,他们做着平凡的工作,心中却藏着大爱。
高三三班的胡雪倩对这样一堂课感触良多,因为自己的爸爸就是这普通的逆行者之一。在进入平谷的第一道关卡,爸爸负责外省进京货车的检查,这样的经历让雪倩对“英雄”有了更多的理解:“英雄既可以是以一己之力拯救大众的院士专家,也可以是我爸爸这种在自己岗位上尽职尽责保护大家的普通人。”
范思佳同样在为爸爸自豪。思佳爸爸是一名救护车司机,大年三十的晚上因为接到一例紧急发热病例,从8点忙活到了半夜三四点。“爸爸冲在一线保护大家,让我觉得特别自豪。”思佳说,自己也想成为一名能够帮助别人的人,“现在特别想成为一名医生。”
很多学校都邀请了抗疫一线工作人员主讲第一课,比如门头沟区教委就请来奔赴武汉支援的医护工作者刘宇航讲述亲身经历的战“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