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父亲十八岁的足迹

十八岁,一个充满阳光、笑容、花瓣的季节。

十八岁,一段朝气蓬勃、满怀希望的岁月。

十八岁的我们豆蔻年华,过着衣食丰足、幸福快乐的生活;十八岁的我们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朝着自己的理想奔去;十八岁的我们,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那么,我们老一辈的十八岁是说怎么过来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乘着晚饭后的空闲时间,我和爸爸闲聊起来。

“爸爸,”我问道:“你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你们那个时代的生活有什么两样?”

爸爸似乎有点激动:“不要太大噢!你们现在不要太开心噢,什么吃完饭还吃一大堆的零食和水果,什么衣服两三个月买一件。像我们那时候能吃饱就算不错了!”

“那你们那时候到底吃些什么呢?”

“我们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是吃大锅饭的。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

“大锅饭,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感到很好奇。

“‘大锅饭’吗,就是一个村,或一个生产队,有的生产队还进行分组,一起做事,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你们干活一起干,那种出的粮食怎么分配呢?”

“我们那时是实行食堂制的,家里是不准设炉灶的。到了吃饭时间,大家就一起到公社的大食堂去,规定一个人吃二两,就只能吃二两。”

“二两,那你们怎么吃得饱呢?”我有点不太相信。

“吃不饱也没办法。”看爸爸的神情,我知道,以前的事情在他脑海里是抹不去的!

“连吃都吃不饱,怎么有力气干活呢?”

“有的人为了让自己的肚子吃饱,就拼命地干活,争取超额完成任务,根据你超额了多少,就多分给你多少,这叫做‘光荣饭’。”

“噢!”我深深地感觉爸爸当时的苦。

“如果有人生病的话,想下碗面条吃,就要请示上级,批准了你才能下面条吃,这叫做‘病号饭’。”

“你们太苦了。”听爸爸的诉说,我脑子里仿佛出现了一幅幅当时的画面。

“我们以前连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穿的。”

我呆呆地看着父亲,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以前的衣服都是补丁的,左一块,右一块,有的地方补了三四次。一些穷人家的衣服等于是整体都是补过的,一件衣服没有一块地方是好的。那时候要是想做一件衣服,就必须把平时发的布票一点点地积攒起来,够数了再去买布做衣服。”

“爸爸,你说什么票啊?”

“那时我们国家很穷,刚刚建国嘛,所以东西很少,什么都要凭票,什么粮票、油票、盐票、烟票、煤饼票、布票,都是票。”

“爸爸,那你们以前读不读书啊?”

“读书?那时即使读也没心思读。小时候,我专心读书,成绩倒还挺好。到了中学以后,村里就我去记工分,我们那时候还规定每人每天要割一篮草,这是作为回家的作业,第二天要交到学校的!哎,太忙了,成绩也就落下来了。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也就没机会读书了。”

爸爸的眼里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不知该用什么语句来形容。他们太苦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落到他们头上。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使他们没有喘气的机会,压得他们直不起腰来。

他们是不幸的一代。温饱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而他们,却连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我的父亲,作为家中的老大哥,不得不因其父亲早逝而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的肩是与常人相同的肩,而他扛的却是比常人多一倍的担子,他的艰辛因此比常人多一倍。我父亲的身材矮小,但我为父亲的矮小身材而骄傲。因为他是为了弟妹,为了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而被生活的担子给压的。我崇拜我的父亲!

不幸的遭遇,不幸的一代。父亲最心痛就是失去学习的机会,他常说这是他最遗憾的事。父亲的希望,父亲的理想全部寄托在他的女儿——我的身上。他有空便提醒我:“你要好好念书,不要浪费学习的好时光,到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以前,听到这句话,觉得好厌烦觉得父亲好啰嗦。但今天听了父亲的诉说后,我深感这是父亲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这是爸爸对我的期望,我感谢父亲。父亲,在此我要对您说:“爸爸,您放心吧,女儿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相形之下,我们这一代是多么地幸运。我们应该认真、正确地对待这份幸运。好好把握今天,利用前辈为我们从创造的良好条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父辈们未完成的心愿,为建设祖国的明天而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范红娣
2011-01-08
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0029893号-1